025-68275588
在浩瀚的南海之濱,奔流的西江和潭江環擁著一片富饒而傳奇的土地。
這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所在地,著名的“中國僑都”。綿延的歲月里,這塊土地上曾有無數先民漂洋過海、創業他鄉、報效故土。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寶點綴著這片廣闊的土地,閃耀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冊中;400多萬僑胞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,締造了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觀。
這里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,區位優勢突出,開發腹地廣闊,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區與粵西連接的重要交通樞紐,已開通的廣珠城際把江門納入了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;已投入使用的珠西綜合交通樞紐——江門站,成為省內第四大鐵路客運樞紐,江門大道、江順大橋、廣珠城際江門支線、江湛鐵路、深江鐵路、珠肇高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或相繼建成,區內交通網絡日臻完善;江門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地級市,發展空間廣闊,土地承載力優勢明顯。
這里還是一座歷史悠久、名人輩出、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城市。陳白沙、梁啟超、陳少白、馮如等歷史人物,黎民偉、胡蝶、戴愛蓮、紅線女、周潤發、劉德華等100多位演藝明星,享譽海內外;著名作家巴金贊賞不已的小鳥天堂、聞名遐邇的嶺南心學名山——圭峰山、入選廣東省“十大美麗海島”的上下川島等風景名勝,讓人交口稱贊。此外,江門創新開展“一門式”行政服務,在全省乃至全國首創“1+3+N”開放型清單體系。繼2018年4月,江門因深化商事制度改革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真抓實干、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,2020年8月,“多證合一”“證照分離”改革成為首批“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”,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再獲國字號表彰。
大江門戶,南海明珠——江門,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,東鄰中山、珠 海,西連陽江,北接佛山、云浮,南瀕南海領域,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節點。全市總面積 9506.92 平方公里,2020年常住人口達479.81萬人。
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處于“承東啟西”的位置,與廣佛都市圈、深港經濟區圈兩大龍頭的陸路距離均在 100 公里左右,構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“黃金三角地帶”,是大灣區通向粵西和大西南的樞紐門戶。2019年1月,省委書記李希在江門調研時,明確提出要把江門打造成為“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”。為此,江門市主動擔當,全力打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。已經建成使用的江門站,將與廣州南、深圳北等樞紐站形成合力,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格局的形成。
江門地處亞熱帶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年均氣溫 23.0 攝氏度,年降雨量 2424.4 毫米左右,日照平均 1612.5 小時,無霜期在 360 天以上。2019年11月,恩平市成功創建了全國首個“中國避寒宜居地”。
全市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6條,主要河流西江、潭江徑流量位居廣東省前列;海岸線長420公里,大小海島561個,數量居廣東省第二位;全市森林蓄積量 2230 萬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 46.29%;2020年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20.2 平方米。
江門市區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匯合處,蓬江北面的蓬萊山與江南的煙墩山對峙似門,故名“江門”。明朝初時,江門已成西江流域商業重鎮。1904年,江門設立海關,成為中國沿海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。1925年、1951年曾兩次設為省轄市。1983年,設立地級市,實行市管縣體制。
江門市設立蓬江、江海、新會3個區,下轄臺山、開平、鶴山、恩平4個縣級市, “五邑”是江門地區的俗稱。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,名人輩出,風采斐然,如明代大儒陳白沙、維新先驅梁啟超、“國叔”陳少白、“中國航空之父”馮如等歷史人物;同時,江門也是著名的“影視明星之鄉”,孕育了100多位知名度較高的演藝明星,其中有“中國電影之父”、香港電影第一人黎民偉,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后胡蝶,中國舞蹈之母戴愛蓮,粵劇大師紅線女,以及載譽國際的超級巨星周潤發、劉德華、梁朝偉、甄子丹,等等。
江門市是廣東省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籃子”,農業強市建設邁出堅定步伐。2021年,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2.24 億元,比上年增長 12.2%。新增18個大灣區“菜籃子”生產基地和一批省級農業科技園區、現代農業產業園、“一村一品、一鎮一業”專業鎮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。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。創建1個國家級、7個省級、27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,形成了陳皮、鰻魚、馬岡鵝、大米、茶葉、禽蛋等“1+5”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格局。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%,成果轉化率達55%,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7.1%,均走在全省前列。
江門的第三產業,如商貿、物流、旅游、會展、金融、文化、餐飲、房地產發展勢頭良好。珠中江進出口商品展銷會、農業博覽會、文化博覽會、教育裝備展覽會、新會陳皮文化節等形成品牌。珠西物流樞紐中心建設加快,一批國際級的采購平臺陸續建成。此外,江門市行業協會和商會組織蓬勃發展,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。
江門市委、市政府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定位為惠民工程,始終貫徹“創建為民,全民創建”理念,堅持以“建設市民滿意城市”為創建目標,建立完善的長效機制,讓市民共享創文成果,得到市民的廣泛支持。
連續多年創建工作的開展,為江門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。一方面,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、“公共文化事業建設年”行動、美麗鄉村建設,讓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有了質的提升。2020年,江門圍繞“共建文明城市,共享品質生活”主題,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升工程,積極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,提升市民素質。城區60多處“精而美”的口袋公園建成開放,成為市民的休閑“客廳”;59處公益廣告小景融入城市景觀、38個大型農貿市場的“商超化”升級改造等,讓創建成果長久惠及民生。另一方面,江門市建立健全深化文明城市創建長效機制,將城市管理方式制度化;建立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統,市區智能交通系統等實現科技化管理;開展志愿服務“六大行動”——文明交通勸導行動、“文明·你我他”文明進社區行動、“潔城·綠生活”環境衛生整治行動、文明規范停車引導行動、“讓行·微公益”倡導行動、文明城市關愛行動,推動創文志愿服務制度化、長效化。
坐落在五邑華僑廣場內,建筑面積近27000平方米。目前館藏實物4萬多件(套),館藏文物之多、內容之豐富、價值之高為全國同類博物館前列。館內的“五邑華僑史展”,利用現代科技手法,采取聲、光、電等技術,配上恰當的場景制作,生動展示了華僑文物與歷史故事。
位于江門市濱江新區,總建筑面積約20.25萬平方米,總投資約30億元。包括四大場館,其中,體育場有 25422 個座位,體育館有 8375 個座位,游泳館有2363個座位,會展中心有2050個展位。中心集合商務、休閑、娛樂、購物、旅游、會展等多項綜合功能于一體。2018年以來,世界排球聯賽江門站賽事、東京奧運會亞洲男排資格賽、男籃世界杯熱身賽(德國VS澳大利亞)、全國女子排球錦標賽、全國花樣游泳錦標賽等國內外高規格賽事先后在這里舉辦。
總建筑面積6.42萬平方米,占地面積4.13萬平方米,由6座獨立建筑組成,總投資4億多元,是珠西地區最大的民營文化產業項目,自2016年4月建成使用以來,每年為各界獻上200余場優秀演出。目前,僑都大劇院、水岸音樂廳、星空演藝廣場、珠三角特大影城——僑都影城、水岸自助餐廳、江演明星藝術幼兒園等眾多優質文化項目全部面向社會運營。
位于港口路 102 號文化城,目前建筑面積 8741 平方米,為國家一級圖書館?,F有紙質藏書110余萬冊(件)、電子文獻130萬冊(種)以及多種供閱讀、學習的數據庫;開設報刊閱覽、圖書借閱、參考咨詢、地方文獻、少兒部、電子閱覽室以及數字閱讀體驗等服務窗口,是一座功能齊全、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圖書館。
位于五邑華僑廣場內,使用面積1.3萬平方米,設有文化劇場、多功能廳、舞蹈室、活動室、培訓室等功能區,具備舉辦演出、培訓、講座、展覽等文化功能,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。
位于五邑華僑廣場內,建筑面積12293.76平方米,有6個展廳。部分展廳設有恒溫恒濕柜、獨立柜、多媒體展柜等配套設施,還有典藏室、裝裱修復室、影音室等功能室,履行展覽、作品典藏、學術研究、美術教育、惠民服務、對外交流等職能。
位于高新產業新城龍溪湖公園旁,總面積達4000平方米,藏書量近5萬冊,可容納400多人同時閱讀,分為兒童閱讀區、學習區和休閑區,是一個有文化品位、地方特色、濃厚現代氣息的市民休閑、閱讀、學習中心。